目前分類:蘭嶼相關討論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給蘭嶼一點喘息空間吧~鄉公所請加油!!』

 

前一陣子在蘭嶼聽亞比亞大嫂和嵐羽的阿嵐聊天,
阿嵐提了一個跟船公司商量搭乘人數開船讓遊客可以到蘭嶼的想法~

資深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取自「東海岸評論」第211期

蘭嶼島,孤懸在台灣東南方海面上,距離台東88公里,面積45平方公里,居住在島上的達悟族人口約3,500人。島上唯一的居民「達悟族」,自稱Ponso no Tau,意為「人之島」。

早期,中國宋朝史誌上稱為淡馬顏,歐洲人稱為Botel Tabago,阿美族與卑南族稱為Voturu,台灣的漢人自清初以來稱之為紅頭嶼,日劇時期至台灣光復初期,因島上盛產蝴蝶蘭而稱之為蘭嶼。

蘭嶼島上的原住民達悟族Tau,日據時稱為Yami(雅美族),主要分布在島上的4村,共有6個部落:紅頭村(紅頭社、漁人村)、椰油村(椰油社)、朗島村(朗島社)、東清村(東清社、野銀社)等。各部落(社)的起源傳說都不相同,最普遍的是「石生說」與「竹生說」的結合型,即一人由巨石破裂而生,另一人由竹子中生出來。

達悟族始祖的發祥地主要也有2種說法:一說在Jipatok山,就是現在紅頭部落東南方的大森山,另一說在Jipigagun山,就是現在朗島部落的背後。

資深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作者:仙‧迦友里 (朗島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太平洋南端,有著兩顆被天神遺落的珍珠,那就是綠島跟蘭嶼。而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海洋孕育出獨特的文化,就是居住在蘭嶼的雅美民族。蘭嶼早先名為「紅頭嶼」,後因盛產蝴蝶蘭而改為「蘭嶼」。然而近幾10年來,科技文明侵入,在「文明就是建設,開發就是進步,水泥就是繁榮」的觀念之下,紅頭嶼的古典美,演變為蘭嶼島的現代美,再進化至「水泥島」的人工美。

  10年前走過蘭嶼的道路,兩旁視野盡是大自然塗鴉的原料,收盡了世上所能想到的各種顏色,使得島嶼的彩衣每日千變萬化,光彩耀目。直至文明入侵,惡夢真正開始,以「建設才是進步」為由大肆開挖,並以水泥取代天然的顏料。原本鋪著滿滿鵝卵石的河道,是魚蝦賴以生活的天然屏障,但隨著水泥的興建,依然清澈的河川卻已找不到魚蝦的蹤影,更遑論陶醉在溯溪的鳥鳴之中。即使如此,堅信文明為進步象徵的「政治家」,依舊在每次的選舉中,繼續開出當選之後的「水泥建設支票」,正在興建的簡易港口就是一例。

  以蘭嶼現有的漁港──開元港、龍門港,絕對足夠容納蘭嶼及台灣漁船之停泊。難道只因為離家近的理由,就必須破壞幾千年才形成的珊瑚礁而新建簡易漁港?或者如某些人所想的,必須再建漁港才能帶動地方繁榮?其實簡易漁港的設計只適合夏季使用,一但颳起強烈颱風,船隻還不是必須移到開元港避浪;既然如此,為何不把這筆經費用於開元港與舊港之合併?合併後港灣增大並可區分貨船與漁船之停泊,再者緊臨加油站能夠解決路途較遠的不便,也能更安心地讓機動船停泊在廣大的漁港中。

  然而簡易漁港已開始施工,已沒辦法挽回。但大家可否想想,當水泥屋取代地下屋、消波塊佔據珊瑚礁、鵝卵石的河川被堅固的水泥所覆蓋,則10幾年後蘭嶼還能保留哪幾種大自然的顏料?還能留住幾坪的珊瑚礁岸?水泥並不代表進步與繁榮,卻會帶來生態的浩劫!蘭嶼島是天神遺落的珍珠,我們必須時時保護這塊人間淨土,使天神珍珠散發美麗的風采,不該塗上別的顏料,使她灰暗。

資深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鳳梨魚 (南島社大)

  最近我和朋友一起到蘭嶼遊覽天池,這是我第2次到天池,距離上次剛好1年2個月;很遺憾只有1年2個月的時間,天池就已變了樣!為了闢建步道,沿途的植被破壞殆盡;走在人造的階梯上,因為周圍的樹都被砍伐了,所以熱得無處可躲。

  為了要建這寬約1公尺的階梯,整個步道被開發了約2至3公尺寬,原來的羊腸小徑和林蔭道路不見了,原來的生態毀於一旦,換來的是更多的水泥及人工化的建設──建了階梯,就要考慮階梯周圍土石鬆動的問題,接下來就得再做水泥的擋土牆,以避免周圍的土石遇雨崩塌。

  再往上走,看見的景象更是怵目驚心!為了方便纜繩運送材料上山,砍伐了寬約1-3公尺不等、綿延數百公尺的樹林,這是何等粗暴的工程!

  還有山上的涼亭為何一定要用鋼筋水泥?難道達悟族傳統的涼亭不符合山林的地景?會比水泥更破壞生態環境?

資深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草重井

  凡去過蘭嶼的人,莫不因當地渾然天成的風光所吸引,甚至連身處異鄉仍無時或忘,渴盼有朝一日能再踏上這座東部海上的明珠島嶼。然而,如果您現在前往蘭嶼,可能將被眼前景象震懾不已。為了發展觀光,蘭嶼鄉公所現正進行一連串的開發工程,包括在通往天池的原始步道上鋪設人工木棧道,朗島灣的簡易港也即將興建完成,據聞其他五個部落也在規劃興建之列,前往現場觀察者紛紛痛呼景觀變色。

  於是筆者決定去現場了解一下狀況,沿著環島公路前往登山口旁的忠愛橋附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輛怪手檔在登山口,徒步者必須沿著怪手旁找路往上爬。幾十公尺後便接上被暱稱為「天梯」的木棧道,目前工程已逐漸成形,原本一開始的芒草地與在林務局的木麻黃造林,被木棧道所取代,進口的松木看不出做過任何防腐處理,且工法十分粗糙,推測在海風和酷熱多濕的環境條件下,使用年限應不會太久。

  

  回頭一看,垃圾場也在施工,這個垃圾場一直是蘭嶼鄉公所的大問題,因為當初設計失當以及不明原因的工程延誤,這個場址多次動工,卻長期擱置,目前又開始動工,但是怪手直接輾壓在垃圾場的不透水布上施工,是否會間接造成垃圾滲出水污染海洋,還是讓人覺得前途堪憂。

資深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仙‧迦友里

  隨著蘭嶼朗島簡易港防波堤的興建完成,童年的記憶從此深埋於人生片段的記憶。孩童時曾悠閒地提著竹竿在礁岸中垂釣,甚至在路上追逐滿載著飛魚返航的10人舟;但如今在防波堤的阻隔之下,已見不到自遠漸近、切割海面踏浪而來的10人舟,也看不到船上族人在划船時展現海洋子民特有的肌肉線條與滿載漁獲的喜悅。片段的記憶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慢慢遠離。

  曾幾何時,已延續百年的海洋文化在水泥的強行殖入之下被迫改變,人文生活所受到的影響遠遠超出官員們嘴裏吐出的影響生態評估言論。但人們可曾細細聆聽千年珊瑚的低吟?在置入消波塊後,海浪的音符已轉化成一把未調音的吉他般粗糙。

  興建漁港不僅破壞了生態,亦影響了我們政府賴以向全球推銷的海洋文化──達悟民族特有的海洋祭儀隨著珊瑚的開挖一同陪葬。傳承這片海洋的飛魚子民,將遭受文化解體的命運,但有誰在乎?又有誰來關心?

  島嶼的空氣依然清新,天空的顏色依舊湛藍,只是人文生活已無法再與大自然的律動相融合。

資深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朗島
謝玉美民宿 謝玉美

089-732462 0963-106864

300/通舖(人) 

迦南園民宿 全玉滿

資深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漁人
明霞民宿 劉文明
(089)732-554  0933694225
250 - 450/人
 

資深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從其他遊客那邊聽來的,也許有更省錢的方式,那就等大家去開發囉^^a。
基本上紅豆能搭飛機就不搭船,對於平衡感不好撘長途公車都會小暈的人來說,
面對海程上的顛簸真的太辛苦了orz,寧可多花四百元搭飛機。

<高雄─計程車─後壁湖>

資深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理資訊的同時,突然想念蘭嶼的海。

<火車>
最後還是要搭飛機,我們就要先到台東航空站,

資深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預算充裕的情況下出門,才能很舒適的享受假期。

到蘭嶼有兩種方式,坐船或是坐飛機。
(當然,若是有人想挑戰用游的,那也是很OK的啦..)

資深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蘭嶼建設應重新定調  作者:李永展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去過蘭嶼的人一定會被她的海天一色及達悟族文化深深吸引,但這句話或許只適用於未過度開發時的蘭嶼,最近如果去過蘭嶼的人一定會被蘭嶼的「台灣惡質化建設」所震憾──水泥火柴盒的建築語彙、熱氣撲面的環島瀝青公路、消波塊加防波堤的簡易漁港、以及一窩蜂「偷窺式/進香團式」的觀光遊客,讓人雖身處蘭嶼,卻以為到了台灣本島的某個鄉鎮。

錯誤政策比沒有政策更嚴重

  蘭嶼是台灣唯一以原住民族文化為生活基調的離島,原本要塑造的應該是深具文化多樣性的島嶼文化,但在台灣政府50年來以「本島/離島」、「中心/邊陲」的霸權心態下,賦予蘭嶼的建設思維一直是「台灣化」的硬體工程建設迷思。以天池為例,天池是蘭嶼原住民的聖地,不只女性達悟族人不上天池,連男性族人也很少上山,往天池路上原有一條登山客踏出的步道,對登山客而言已夠使用,也沒有拓建或加蓋木棧道的必要性。但由於鄉公所自離島建設基金爭取到一筆經費,便在山腰興建一座鋼筋混凝土式涼亭,完全未採用達悟族人生活周遭俯拾皆是的挑空式木構造涼亭之蓋法。為了運送小石塊及鋼筋,便皆伐了4到6公尺的林道架設纜繩,皆伐後,使原本陰涼的、樹根交錯盤旋的、易於攀爬的山路小徑,頓時變成炎熱的、土石裸露的陡坡地,便「正當化」了原本沒必要的階梯式木棧道。仔細深究,如果不蓋鋼筋混凝土涼亭便不需皆伐來運送建材,也不會造成裸露地而需木棧道,這正應驗了「錯誤政策比沒有政策會造成更嚴重的惡果」之說法,也產生了「防禦性支出」(defensive expenditure),即為了防禦因開發所造成的破壞而投入的建設支出,這正是不永續的「創造性破壞」之最佳例證。

  再以朗島為例,朗島是一個2、3百人的小部落,部落仍有不少地下屋,屋前的靠背石可讓村民坐著眺望大海。部落靠海處有一灣淺灘及小碼頭,碼頭是族人用來停靠獨木舟,而淺灘則是族人嬉戲游泳的天然場域,由於海浪經過層層的天然海礁石,透過可滲水的孔隙將濤濤巨浪化為岸邊小浪花的美麗景緻。原本這樣的場景是朗島村民與大海共生的最佳場域,也是觀光客流連忘往的駐足點,不過鄉公所爭取到離島建設基金,卻將原本小淺灣小碼頭改造成七、八公尺高的防波堤及消波塊所堆疊出來的簡易港口。據朗島社區發展協會的說法,新建的簡易港口是為了方便機動馬達漁船停靠,機動馬達漁船固然方便停靠,但朗島部落原本距離蘭嶼最大港(開元港)並不遠,根本沒迫切必要在如此近的距離興建機動漁船碼頭。簡易港口的興建不只將村民原有的小淺灣小碼頭破壞殆盡,讓村民無法再享有望海、近海、親海的傳統生活,更使觀光客欣賞品味原住民的獨木舟風情被抹殺掉,我們不禁要問的是,朗島簡易港口的興建是不是又是另一個「創造性破壞」的翻版?

資深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紅豆碎碎唸:
龍蝦、小九孔、五爪貝都因為遊客眾而數量越來越少,
經濟強壓這塊土地的豐富資源的後果就是美麗不復見。

資深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旅遊就是要花錢,錢花光了就會努力工作 : )

去蘭嶼,最高花費莫過於交通費吧!!

資深小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